東豐縣人民政府
東豐建縣以來,有著非常濃厚的詩詞創作傳統。2013年,東豐縣委、縣政府決策開展“中華詩詞之鄉”創建活動,全縣上下興起了新一輪詩詞創作熱潮,以縣詩詞楹聯學會暨畫鄉詩社為主導,詩詞文化進機關、進鄉村、進學校、進企業、進商場、進軍營、進景區、進社區、進廣場、進家庭等“十進”工作全面展開;以有組織領導、有詩詞組織、有實施方案和詩教計劃、有辦公地點和活動場所、有詩詞隊伍和創作骨干、有經常性詩詞楹聯活動、有會刊和會員作品集、有書籍和詩詞楹聯學習資料、有經費支持、有宣傳陣地和詩化工程等“十有”標準基層詩社建設有效推進,全縣各鄉鎮、機關、企事業單位、學校和部分村(社區)紛紛創立詩詞創作組織,創建崇安、紅楓、浪花、東北風、蒲公英、稻花香、樺樹河、小太陽等基層詩社200多個。
幾年來,全縣共舉辦詩詞培訓班20期,組織會員采風10次,組織詩詞朗誦等活動8次,出版詩詞刊物《畫鄉詩詞》、《詩鄉文藝》10余期。目前,縣詩詞楹聯學會會員由最初的20人,發展到注冊會員8000多人,詩詞愛好者13000余人,遍及縣內各個行業,其中中華詩詞學會會員44人,省詩詞學會會員150余人,累計創作詩詞作品10余萬首。
涌現出王士臣、應玉石、劉玉文、張桂娟、張英玉、姜貴有、劉青山、潘杰、李圣民、鞠光華、李凱、李述、高和義、劉振翔、孫海巖、趙平、王建華、李大勇等一大批老中青詩詞曲賦名家。張桂娟創作的五律《遇春》在中華文化促進會、中國詩歌學會、中國楹聯學會舉辦的“第三屆中國百詩百聯大賽”中獲詩詞類作品三等獎,被中國詩歌網評為“詩詞人物”;孫海巖創作的《中國工農紅軍長征賦》獲中國楹聯學會辭賦類作品三等獎。全縣詩詞愛好者每年在各類報刊發表詩詞作品數千首,獲獎作品數百首。2014年,東豐縣被省詩詞學會授予“吉林省中華詩詞之鄉”稱號,2015年,被中國詩詞學會授予“中華詩詞之鄉”稱號。